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在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部分明确提出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引发广泛热议。
去年,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一年后,“慎重”变为“严控”,政策再次收紧。
表面上,这只是一个词语的变化。
本质上,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近年来中国撤县建市设区的速度非常快,近 5 年,便有 74 个地方撤县建市或设区。稍有不慎,就跟不上区划的调整。
对于城市来说,撤县建市设区当然是有好处的,能够有效帮助城市扩张——
● 县与县级市尽管都是「县级区划」,但县级市的城市化进程比县快,发展偏向城镇化和非农业化方向。县城变为县级市后,第二三产业比重会提高,城市公共建设速度也会加快。
● 从县变成市辖区后,提高了城区面积和城区的人口规模,这些指标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把大片大片的待开发土地,变成了城市辖区,对城镇化进程确实有益处,但副作用不容小视。
当城乡边界变得模糊,“假性城镇化”现象就会蔓延。尤其是很多三线以下城市,下辖的县城离中心城区几十公里开外,中间大片的农田土路,地理位置偏僻、人口集聚不足,不通暖,没有天然气,缺乏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与城区割裂感太强。
行政区划混乱、城市空间结构畸形、公共服务和市政效益低下,这是严控撤县设区的直接原因。
遏制一城独大,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摊大饼”,还有就是提振县域经济。这时“踩刹车”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
其实这在最近一年来的政策中也得到了印证。比如,禁止大拆大建,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更重要的,是轨道交通审批的变化。
2021年,《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提出加强规划指导,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有了这些政策打底,各大城市之间不断比拼的地铁里程竞赛,将“梦断2022年”。
可以说,严控撤县设区,不仅是对“一城独大”模式的敲打,对一些地方“摊大饼”式的无限扩张现象所导致副作用的及时纠正;更是对县城寄予厚望,为大城市的“虹吸时代”按下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