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某建筑设计事务,被曝出设计师赵某“于2月16日因加班过度在出租屋内猝死”,年仅26岁。
赵某曾和朋友表示,“天天熬夜”、“命都快加没了”,而且还透露自己今年的年终奖被打了0.9折,只拿到了2万,还有好多同事打了0.75折。
而该公司给出的回应是:死亡为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地点、非工作原因。网友们瞬间怒了,爆出了这家公司更多的黑料,例如公司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把逝者踢出企业微信、为了逃避劳动监察部门,让设计师们签署“自愿加班”的声明、年终奖只发当初约定的很少一部分、劳动合同只写基本工资、实习新人到期不转正、各种PUA不给赔偿优化裁员......可以说,全设计行业所能出现的通病,这个公司都干了个遍。
除此之外,近期网络还爆出重庆某设计院一副总被公司以不作为的名义开除,入职以来四年回款1.3个亿,但月工资只有1800,实际到手后991元。
26岁设计师猝死、副总月薪只有991,这些刷新三观的新闻不禁让人灵魂发问:设计院,究竟怎么了?
01.
薪酬体系:我的算法你永远不懂
据了解,设计院的计薪方式为基本工资加年底奖金。后者是主要的工资来源,每家设计公司都有其不同的产值计算方法。有些设计公司甚至连底薪都没有,而是靠预支的“月发”。在劳动合同里,一般只会谈一个基础工资,而年底奖金一般是口头承诺,并且你并不知道年底产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所以设计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每当年初时,老板就喊形势一片大好,大家努力加油干,年底收入翻番有望。一过国庆节,要算年底产值的时候,老板就会吹风,今年要准备过冬啦,形势不好,收款不好,潜台词就是今年奖金不会多,还可能少,有点心理准备。
02.
业内人士:模式陈旧 工作量大 猝死多发
工程建设领域一咨询公司合伙人曹佳毅通过多年调查总结,设计院的取费模式基本没变化,大多还是在套着定额,而且低价竞争愈演愈烈,价格降低了,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单位工作量下的收费就下降了;还有工作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一直使用CAD画图并沿袭“师带徒”制,效率的提升进入了瓶颈,多干才能多挣钱,导致“猝死”新闻频发;最后一点,薪酬模式基本没变化,低底薪、高绩效的模式,在行业逐步见顶并下行的时候,就显现出了劣势。
如何破解目前房地产政策下建筑设计院的困局?最后破局其实在于“人”,一方面,设计院自身要转变观念;另一方面行业上下游、管理部门也需要思考设计院要何去何从,一个政策决策也许就会对行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好的模式也许就会对行业的未来形成莫大的影响。
最后,希望“猝死”这样的字眼,永远不要出现在热搜上。当你疲于赚钱工作,追求所谓的人生目标时;当你被其他人的期待和目光裹挟、不得不向前走时;当你被负面情绪和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
停下匆忙赶路的脚步,
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END ·
版权声明:罗勒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