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机器人”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的高频词。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行各业,甚至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但建筑业目前仍然是自动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体力劳动仍被认为是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以终端需求直接驱动的产业,饱受关注的建筑业变革已经在所难免。但建筑行业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变革所需的时间相当漫长、难度也巨大。
01.
建筑机器人很有市场
建筑智能建造产业升级是解决建筑业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广义的建筑机器人囊括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相关的所有机器人设备,狭义的建筑机器人特指与建筑施工作业密切相关的机器人设备,通常是一个在建筑预制或施工工艺中执行某个具体的建造任务(如砌筑、切割、焊接等)的装备系统。
就目前来看,建筑机器人分别会在建筑行业上游的生产流程和下游建设流程中优先得到快速应用。从全球市场来看,近年全球建筑机器人行业的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全球建筑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31%。我国建筑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也为建筑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3年,中国建筑机器人行业应用规模将达到224亿元。
02.
机器人在建筑行业的使用
在自动化水平、机器人应用方面,制造业、汽车领域的水平要远高于建筑业水平。目前,大多数机器人的研发是由工业机器人为基础,结合建筑领域的特点,加以创新发展而来。虽然国内外建筑机器人发展水平不一,但整体上偏向于新材料(如轻质碳纤维)建筑物、构件加工以及构件施工安装、搬运方面的应用。部分机器人厂商已实现自动定位,自动巡视等功能。智能建造机器人的应用潜力还很大,其智能化水平以及普适度,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03.
机器人将完全取代人力?
在效率方面,相比人工,机器人的确有着巨大优势。例如美国建造机器人公司(Construction Robotics)开发的半自动砌砖机器人(Semi-Automated Mason, SAM)砌筑系统可使墙体砌筑效率提高3-5倍,减少80%的人工砌筑作业。目前该砌筑机器人系统已投入商用。
与此同时,有些人认为数字化可能减少就业机会并取代劳动力。但就目前来说,机器人还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劳动力。施工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但随着数字化在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工程施工领域,也许会创新发展出一个完全自动化、数字化的、可以实现机器人化的建筑工地。即便如此,建筑工地的人力也不会消失,只是变成了操控机器人的角色。机器人技术不是对建筑行业劳动力的威胁,而是一个未来的机遇。
机器人在建筑行业目前正处于起步研发阶段。已有部分项目采用了机器人进行施工工作。特别是在新建建筑以及场地测量方面,机器人是高效率帮手。当然,建筑机器人仍然需要进一步地研发完善,包括流程的调整,操作人员的培训等,最重要的是,需要提高机器人日常使用的适用性。
建筑行业的建设周期很长,变革可能仍然需要5-10年,这段时间出现的每个变革者,都在一点点解决建筑行业的细分问题,他们的创新值得期待。